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知道病毒之间普遍存在干扰现象( interference ) 。干扰现象不仅发生在动物机体水平,也同样发生在组织培养细胞中。直到1957年,英国科学家Isaacs和Lindenmann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的干扰现象时首次发现:当细胞感染了一种病毒后,能产生一种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其他细胞,使机体对抗原无相关性的其他病毒产生抵抗,因而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 interferon , IFN ) 。干扰素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重视。临床试验表明, IFN - γ对肾细胞癌、卡波西肉瘤、多毛细胞白血病、某些类型的淋巴瘤、黑色素瘤、乳腺癌等都有显著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