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心肌需氧与供氧的平衡失调,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代谢产物聚积心肌组织,刺激心肌自主神经传入纤维末梢引起疼痛。因此,增加心肌组织供血、降低心肌组织对氧的需求量是治疗心绞痛的主要措施。通过促进脂代谢转化为糖代谢而改善心肌代谢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方式产生作用。临床常用药物有硝酸酯类、 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抗血小板药物等。研究发现,临床上使用抗心绞痛药物时,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其中遗传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节将对硝酸酯类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其余四类药物可参照相关章节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