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2 药物的给药途径与吸收

药物的吸收因给药部位的生理结构特征不同而存在差异。非血管内给药可通过给药部位的毛细血管或者毛细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虽然组织部位的毛细淋巴管没有基膜,药物易于进入,但是由于血液的流速比淋巴液的流速快得多,故大多数药物的吸收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转运,只有大分子的物质常通过毛细淋巴管转运。吸收部位的循环系统:非注射给药时,一般药物吸收的限速步骤为跨膜转运,故吸收部位的循环速度对药物的吸收影响很小。直肠部位的酶活常比胃和小肠低,故可将直肠作为那些易受酶影响而失活的药物的吸收部位。

……
——《儿科临床药理学》
书名:《儿科临床药理学》
栏目:儿科临床药理学 > 上篇 总论 > 2 药物的体内处置
作者:王丽
参编:陈燕惠
页码:2,20,22
版本:1
出版时间:2015-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