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二、磺胺类耐药

细菌对磺胺类药物存在广泛的耐药,对一种磺胺类药物耐药就意味着对所有磺胺类耐药。对磺胺类耐药的机制包括: ①外膜通透性降低。肠球菌可利用外源性胸苷或胸腺嘧啶,某些营养缺陷型还可利用外源性叶酸,对磺胺类表现出低度敏感性。Sul1和sul2基因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率很高,并使细菌表现出对磺胺类耐药,两种基因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 sul3则是近年来在猪和人身上的大肠埃希菌中分离到的耐药基因。黄金伟等检测的102株SMA中有8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其中4株sul1阳性, 1株合并sul2阳性,说明SMA对磺胺类耐药与Ⅰ型整合子和sul1及sul2有关,并可能存在其他机制。

……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书名:《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栏目: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 第三篇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及耐药性检测和研究方法 > 第二十一章 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 > 第一节 磺胺类和甲氧苄啶耐药
作者:张卓然 张凤民 夏梦岩
参编:王镇山,付英梅,刘克辛,孙文长,王 丽
页码:402-403
版本:2
出版时间:2017-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