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双异丙吡胺

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于1962年,首次发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如果每小时应用溴吡斯的明(一种胆碱能药)90mg,之后每8h应用180mg,可以阻滞双异丙吡胺的抗胆碱作用,并可以耐受高剂量的双异丙吡胺,使抗心律失常更有效。双异丙吡胺可抑制洋地黄引起的延迟后除极所致的心律失常。在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中,双异丙吡胺使诱发率降低至18%~39%。静脉给双异丙吡胺后,在电生理检查中可判定双异丙吡胺是否能预防心律失常,但其他Ⅰ a药,并无此作用。双异丙吡胺对心脏神经性晕厥有效,可能的机制是其负性变力性作用,消除由于左室收缩过强所触发的反射性晕厥。

……
——《临床心律失常学》
书名:《临床心律失常学》
栏目:临床心律失常学 > 第61章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陈 新
参编:黄从新,王方正,张澍,白梅,曹克将
页码:754-755
版本:2
出版时间:2009-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