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生理学](二)受体作用机制

图1‐2‐17 蛋白磷酸化过程 很多膜受体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发生受体蛋白或受体偶联蛋白的磷酸化,将信息物质(配体)的信息传递到效应系列,发挥功能(图1‐2‐17)。蛋白的磷酸化过程决定于两种酶,即蛋白激酶和磷酸酶,这两种酶都受到严格的调控,并且两者的活性决定着蛋白质何时被磷酸化以及磷酸化状态持续多久。蛋白磷酸化可以发生在酶的活性部位,直接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也可能影响蛋白的立体构象,影响蛋白酶的功能;或者改变蛋白质在细胞内的位置,影响非酶蛋白质对蛋白水解酶的耐受能力或改变其与其他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功能等。磷酸酶活化后,可以去除磷酸化蛋白质上的磷酸根,使蛋白质的功能恢复到未被磷酸化时的状态。蛋白磷酸化后可以诱导多种生物反应,如递质或激素的释放、细胞的收缩及运动、细胞代谢改变,并且也是细胞外信息影响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通路。蛋白激酶通过识别底物蛋白质上的特有氨基酸序列来识别底物,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和高级结构(空间构象)均能影响到蛋白激酶对底物蛋白的识别,影响到信息的传递。许多跨膜信息传递产生的第二信使物质或由于胞外信息产生的物质能够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如cA MP 依赖的蛋白激酶、cGMP 依赖的蛋白激酶、Ca 2+/钙调蛋白(cal modulin)依赖的蛋白激酶以及甘油二酯(DG)激活的蛋白激酶C(PKC)。当配基与受体结合后,受体自身的酪氨酸残基被磷酸化,这些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为胞质内信号分子提供高度选择性的结合位点。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一篇 精神药理学基础 >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递质、受体和受体药理学 > 第二节 受体和受体药理学 > 三、受体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31-33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