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非洲中部的苏丹和扎伊尔[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 ]先后出现一种不明原因的严重出血性传染病疫情,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出血和腹泻等症状,病死率高达50%以上。在后续宿主动物的调查研究中,研究人员从3种非洲果蝠(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的体内检出EBV的RNA和抗体,提示果蝠很可能是EBV的自然储存宿主。分子钟分析发现此次疫情波及范围广、影响人群大,导致疫情发生初期的基因多态性不断增加,积累的突变位点也较多,但它们在传播过程中逐渐消除了有害突变位点,其整体分子进化速率跟以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