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属于中药的泻下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是蒽醌苷类。大黄口服后,大黄蒽醌苷部分被小肠吸收,在体内还原为蒽酚,再由结肠分泌至肠腔,刺激结肠,使其蠕动增加而致泻。未吸收的大黄进入大肠后,其中所含的番泻苷A由细菌分解为番泻苷元,也能使大肠蠕动增加。4 ﹒也可采用大黄连续灌胃造成亚急性腹泻模型,一般造模5~10d,停止造模后给药治疗3~5d,每天定时观察动物排出粪便的质地,以评价药物的止泻作用。3 ﹒如果采用连续多天造模,大黄的剂量也不宜过大,以免引起继发性便秘,造成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