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多年来,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在治疗策略上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目的由最初的减轻症状转变为改善患儿病程、减少住院率、提高运动耐量、延长生存时间甚至逆转心肌重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系统(SNS)过度激活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阻断这两个系统的过度激活使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已取得重大进展。Katz将40余年来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的演变作了回顾总结[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