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六)脑保护药物的研究和探索

脑损伤的机制,主要是能量供应失衡和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氧自由基清除剂、抗细胞凋亡剂、抗白细胞黏附分子抗体、神经营养因子、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细胞膜稳定剂、谷氨酸释放抑制剂、谷氨酸拮抗剂、γ‐氨基丁酸增强剂和N MDA‐受体。还有一些学者试图将心肌缺血预处理的机制应用于大脑,使用具有预处理效果的药物,预防术中引起的损伤。DHCA期间脑组织缺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可以导致组织水肿,此时患者多处于头低位,从面部发生水肿的现象也可推断脑水肿的存在。呋塞米可以加强水和钠的排出,释放前列腺 ......

——《体外循环损伤与保护》
书名:《体外循环损伤与保护》
栏目:体外循环损伤与保护 > 第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与保护 >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策略 > 一、脑 保 护
作者:董培青
参编:JW.Austin,陈长城,陈彧,董培青,管玉龙
页码:126-12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