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6日,美国医生Dotter和Judkins运用同心轴的聚乙烯导管为一位老年女性糖尿病下肢坏疽但拒绝截肢的患者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股动脉狭窄部位的球囊导管扩张术并取得了神奇的效果,患者术后很快就恢复了自由行走,由此开创了外周动脉经皮腔内介入治疗的新时代。针对BMS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 — —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介入领域的学者们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发现支架金属材料作为异物,对置入部位内皮及平滑肌细胞的刺激导致局部炎症,进而造成新生内皮过度的增生反应是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机制。展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