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三、产生机制

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比急性疼痛要复杂得多,目前有“外周性” 、 “外周-中枢性” 、 “中枢性”和“心理性”以及疼痛生化理论和基因理论等。包括心理生理学机制、自发反应机制、心理学机制以及精神病学机制。背部疼痛、纤维肌痛( FM ) 、月经疼痛和偏头痛中,疼痛症状的变化与遗传因素有关。先天性疼痛不敏感、细胞色素P450引起的药物代谢、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 FM和交感反射性营养不良与多态性疼痛基因有关。基因治疗和其他分子医学的研究最终应用仍然在发展中。 ......

——《老年医学》
书名:《老年医学》
栏目:老年医学 > 第二篇 老年综合征与老年常见问题 > 第二十三章 老年疼痛
作者:李小鹰
参编:陈可冀,程蕴林,陆惠华,陶国枢,王建业
页码:195-19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