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四、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机制

迄今未能肯定寄生性钩端螺旋体能产生特异的外毒素。但下列事实提示其钩端螺旋体致病性与毒素有关:①某些寄生性钩端螺旋体菌株具有溶血素、溶脂物质及内毒素样物质。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肝、肾和毛细血管的变化属于中毒性性质.鸡胚纤维母细胞培养证明寄生性钩端螺旋体对纤维母细胞产生严重的病理变化,该致病作用可被相应抗血清中和。腐生性钩端螺旋体无上述致病作用。结果显示毒力强、致病力大的黄疸出血群赖型O17株粘附力最强,不仅大量粘附于细胞表面,且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器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国内已有学者开始对问号钩端螺旋体及其产物的 ......

——《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
书名:《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
栏目: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 > 第三篇 各论 > 第三十九章 钩端螺旋体
作者:严杰 钱利生 余传霖
参编:陈莉丽,李淑萍,黄华,毛亚飞,王媛
页码:475-47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