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有溶血的患者与一般溶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根据有无诱因和诱因的性质不同,G‐6‐PD缺乏症可分为以下五种临床类型: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CNSHA)。儿童期发病表现为持续性慢性溶血,轻或中度贫血,黄疸和脾肿大,代偿良好者可无症状,但服氧化剂,感染或吃蚕豆后可使病情加重而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G‐6‐PD缺乏者,在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数日可出现血管内溶血,溶血程度大多较轻,黄疸多不明显,如积极控制感染,多于发病后7~10天溶血逐渐减退,贫血症状逐渐恢复。 ......

——《现代儿科诊疗学》
书名:《现代儿科诊疗学》
栏目:现代儿科诊疗学 > 第二十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 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 > 四、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作者:邹典定
参编:赵东赤,张渝侯,邓华秀,邓淑珍,方世平
页码:905-90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