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溶血的患者与一般溶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根据有无诱因和诱因的性质不同,G‐6‐PD缺乏症可分为以下五种临床类型: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CNSHA)。儿童期发病表现为持续性慢性溶血,轻或中度贫血,黄疸和脾肿大,代偿良好者可无症状,但服氧化剂,感染或吃蚕豆后可使病情加重而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G‐6‐PD缺乏者,在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数日可出现血管内溶血,溶血程度大多较轻,黄疸多不明显,如积极控制感染,多于发病后7~10天溶血逐渐减退,贫血症状逐渐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