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一)发生机制

诱发Ⅱ型超敏反应的抗原都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是靶细胞自身成分,或是外源性抗原吸附于靶细胞。异嗜性抗原:某些外来抗原与自身成分间存在异嗜性抗原,例如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组分与人心肌、心瓣膜、肾小球基底膜间的异嗜性抗原等。这些抗原诱导生产的抗体可与机体自身成分发生交叉反应。外伤和感染后,某些隐蔽的自身成分进入血流成为自身抗原。在Ⅱ型超敏反应中,IgM类抗体主要是ABO血型的天然抗体,而针对其他抗原的抗体则以IgG为主。ADCC作用: IgG类抗体与靶细胞上的抗原结合,其Fc段与NK细胞和吞噬细胞表面的IgG F ......

——《人体功能学》
书名:《人体功能学》
栏目:人体功能学 >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免疫缺陷、免疫学应用 > 第一节 超敏反应 > 二、Ⅱ型超敏反应
作者:呼文亮 佟长青
参编:陈立军,孙爽,雷鹏森,毛立群,孙奕
页码: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