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了重大的转变: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住院率。负荷量12 μ g/kg , 10分钟内静脉注射,随后0.1 μ g ( kg · min )静滴50分钟,耐受者剂量增加0.2 μ g / ( kg · min ) ,继续静滴23小时,最大不超过0.5 μ g/k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