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二节 原虫感染导致的肝脏损害

疟疾(malaria)由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和脾肿大、贫血等为特征,恶性疟有侵犯内脏引起凶险发作的倾向。疟原虫感染后可导致肝脏损害。寄生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疟疾的临床发作是由疟原虫的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所引起,而引起疟疾发作的原虫血症最低值称为发热阈数。慢性疟疾患者的汇管区可发生结缔组织增生,经年不愈的慢性疟疾能引起肝硬化。氯喹:对血内各种疟原虫无性体具较强的杀灭作用,故能有效地控制疟疾的症状,是控制临床发作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 ......

——《临床肝脏病学》
书名:《临床肝脏病学》
栏目:临床肝脏病学 > 疾病篇 > 第五十二章 寄生虫性肝病
作者:谢渭芬 陈岳祥
参编:施斌,李石,马雄,马小梅,王吉耀
页码:560-563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