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有遗传和免疫易感性的人群,经血逆流、体腔上皮化生或经淋巴管播散而在子宫腔以外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病灶。但病因仍不甚清楚,应该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某些表观遗传因素导致的遗传易感性,而某些环境因素的暴露可能促进或诱发其致病。例如,芳香化酶P450将雄烯二酮和睾酮转化为雌酮和雌二醇,在正常内膜组织中不表达, Bulun等研究发现它在患者在位内膜中有表达,导致位内膜局部雌激素水平升高。Aghajanova等研究发现相对于轻度内异症,重度内异症在位内膜转录子microRNA 21 ( MIR21 ) ......

——《生殖内分泌学》
书名:《生殖内分泌学》
栏目:生殖内分泌学 > 第二部分 临床生殖内分泌学 > 第十四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陈子江
参编:叶碧绿,郁 琦,田秦杰,秦莹莹,张以文
页码:241-24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