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当人体暴露于低氧环境时,虽然吸入气氧分压明显降低,但机体对低氧进行内在自身调节,使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的氧传递和氧利用率仍维持正常水平,脑组织一般不发生缺氧性损伤。在急性缺氧下,脑循环的变化与血液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组织代谢水平的高低等有关。高原脑水肿发病机制很复杂,主要变化是缺氧引起的脑间质水肿和脑细胞肿胀。血管新生学说在近代医学研究领域受人关注,特别是在肿瘤、烧伤、心肌病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Severinghaus提出,急性缺氧引起的VEGF对脑毛细血管基底膜的溶解是发生高原 ......

——《呼吸病学》
书名:《呼吸病学》
栏目:呼吸病学 > 第四篇 呼吸系统疾病 > 第四十三章 高原与高原(山)病 > 第三节 急性高原病 > 三、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作者:朱元珏 陈文彬
参编:VandeWoestijne,万欢英,于润江,马,毛宝龄
页码:1252-1253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