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三、亚洲国家应用

1960年前后主要用来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肢体短缩,基本原则和现在非常接近,平均延长了6cm ,虽然没有广泛应用,但开创了日本外固定与肢体延长领域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应用Wagner肢体延长技术,但失败率较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Bastiani G提出的骨痂牵伸,单边外固定器引入日本并很快流行开来。之后Ilizarov技术开始流行。亚洲对Ilizarov技术反应最敏感的是日本, 20世纪80年代后期,安井夏生第一次将应用Orthofix外固定架的肢体延长技术引入日本。1988年日本外固定研 ......

——《外固定与足踝重建》
书名:《外固定与足踝重建》
栏目:外固定与足踝重建 > 第一章 概论 > 第一节 骨外固定技术发展史
作者:秦泗河 桂鉴超 梁晓军
参编:焦绍锋,俞光荣,张晖,杨华清,朱跃良
页码:6-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