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产生的机制

自Am An耳毒性被发现后,学者们对其耳毒性机制分别提出了多种学说进行解释,然而其确切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明。近年来,在各国学者的努力下,对Am An耳毒性机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Yliko ski等人在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蜗毒性的模型中发现:应激的耳蜗前庭毛细胞中JNK通路活化,用CEP - 1347(非蛋白复合物,一种特定的JNK信号阻滞剂)可减轻庆大霉素的耳毒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毛细胞(Ylikoski等,2002)。总之,暴露于耳毒性药物或噪音后,在毛细胞自身内稳态改变的过程中,JNK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参 ......

——《200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新进展》
书名:《200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新进展》
栏目:200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新进展 > 第一篇 耳 科 学 > 第七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机制
作者:韩德民
参编:高志强,韩德民,李进让,李源,刘红刚
页码:59-6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