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0年代Fearnley及其同事们就已经注意到纤溶活性存在着昼夜节律性。青年人血液纤溶活性的昼夜波动范围比老年人大。由于纤溶活性的昼夜节律性,一些疾病如中风、心肌梗死等的发生也存在昼夜节律性,一些资料说明胸疼、心肌梗死发作的高危险性在上午6 ∶ 00~12 ∶ 00,因为早晨血管张力较高、高凝、低纤溶状态与血栓性疾病直接联系。也有报道炎症并发症患者和妊娠妇女的这种昼夜节律性不明显,人们正在探索发生纤溶作用昼夜节律性的缘由。至80年代初也有人报道,体力和精神应激作用对凝血反应存在一定的影响,并把较多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