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二)PBPs在G+菌中的作用及耐药机制

由于G +菌无细菌外膜,‐内酰胺酶(胞外酶)和通透性屏障等在其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有限,而其与PBPs相关的耐药机制则尤为重要。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增强,而MRSA耐药性明显降低,并抑制细菌水平耐药亚群的形成。这些因素诱导的耐药菌一般只对低浓度的甲氧西林产生耐药性,使半合成的β‐内酰胺类失去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屎肠球菌还可产生大量低亲和力的PBP5和PBP6,粪肠球菌产生过量的PBP3。 ......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书名:《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栏目: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 第二篇 细菌耐药性 > 第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 第二节 细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机制 > 一、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产生的耐药性
作者:张卓然 夏梦岩 倪语星
参编:王镇山,沈继龙,杨彤,杨世杰,金红
页码:93-9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