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二)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宫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弓形虫、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疱疹病毒(HSV)及梅毒螺旋体等(TORCH综合征),其中以RV及CMV感染最易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若孕母存在上述病原体感染,于妊娠最后3个月,这些病原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而发生胎儿宫内慢性感染,最终导致胎儿I UGR(SGA儿)、先天畸形、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肝炎、溶血、黄疸、脑膜脑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血小板减少的机制是复杂的,可能是由于病毒在巨核细胞内繁殖,骨髓受抑制而影响血小板生成,或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脾脏肿大而血小板 ......

——《实用新生儿学》
书名:《实用新生儿学》
栏目:实用新生儿学 > 第12章 血液系统疾病 > 第8节 出血性疾病 >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
参编:方建培,叶军,叶鸿瑁,叶滨宾,丘小汕
页码:638-639
版本:4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