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63章 脾 脏 损 伤

但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对脾脏功能的深入研究和脾脏损伤诊断、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超声、CT等现代影像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使得外科医生能够不经开腹而细致入微地了解脾脏损伤的情况,从而为非手术治疗提供了前提条件。开腹后按脾段分布将脾脏损伤部分的血管游离结扎,在与正常的组织间即显现一清晰的分界线,用大号针及可吸收缝线,在分界处贯穿正常脾组织边缘行间断或连续交锁缝合结扎,然后用解剖刀或电刀、激光器、超声吸引装置(CUSA)等切除失活之部分脾脏。医源性脾损伤也应采用上述分级方法决定相应处置,在不显著延长手术时间和 ......

——《中华创伤医学》
书名:《中华创伤医学》
栏目:中华创伤医学 > 第五篇 创伤医学各论
作者:付小兵 王正国 李建贤
参编:王正国,方国恩,石应康,付小兵,皮红英
页码:774-78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