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在总体人群中的罹患率大约为5.3% ,可以无症状、不影响患者预后,也可显著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目前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多数药物抗心律失常疗效肯定,但由于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或严重的心外副作用,使患者心律失常性致死率(如Ⅰ类)或全因致死率(如Ⅲ类胺碘酮和决奈达隆)增高。近年来,随着对晚钠电流认识的深入,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选择性晚钠电流抑制剂在治疗浓度时不抑制心室肌峰钠电流,不延长或仅有限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或QT间期,在抗心律失常的同时可能不具有或仅有较低的致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