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因学]第二章 隐球菌病原学

一般认为,新生隐球菌被确认为人类致病菌是1894年。第2例人类隐球菌感染的病例由法国医生Curtis于1895年报道,他在一位患者的髋部皮损处发现了1种酵母样真菌,并把它命名为皮下肿胀性酵母菌(Saccharomyces subcutaneous tmefaciens)。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长征医院陆续开展了新生隐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包括G + C摩尔百分比的测定,隐球菌破壁和DNA的抽提,以及毒性基因的克隆、分子致病机制和新生隐球菌感染中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

——《临床隐球菌病学》
书名:《临床隐球菌病学》
栏目:临床隐球菌病学
作者:廖万清 温海
参编:何礼贤,潘炜华,朱红梅,顾菊林,朱利平
页码:19-2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