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45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就提出血栓形成机制三要素学说,即血管壁损伤、血流紊乱和血液成分异常。在此基础上,经过100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对其发病机制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在体内血流较快部位,虽然有凝血酶的产生及纤维蛋白单体的形成,但由于稀释作用,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浓度较低,纤维蛋白单体可与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较大的降解产物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PF4、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某些蛋白质均可使纤维蛋白单体从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中解离出来,并通过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