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三、发 病 机 制

无论在何种原发病条件下,DIC发病常通过一个或几个致病因素作用,使凝血系统激活,触发和促进DIC的发生和发展。DIC的触发因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①组织因子,又称凝血因子Ⅲ。血管内皮损伤。细菌内毒素。蛋白水解酶类。补体活化成分。Pln是一种较广谱的蛋白水解酶,它裂解Fbn和Fbg,形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同时也能使凝血酶原、因子Ⅹ、抗凝血酶Ⅲ(AT Ⅲ)等多种凝血与抗凝血相关蛋白因子水解。DIC的发病机制如图28‐5‐1示。单核‐巨细胞噬系统的功能受损、肝功能障碍、高凝状态、循环障碍、纤溶过度 ......

——《冠状动脉疾病与侧支循环》
书名:《冠状动脉疾病与侧支循环》
栏目:冠状动脉疾病与侧支循环 > 下篇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诊断、治疗及康复 > 第二十八章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与微循环障碍 > 第五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与微循环障碍
作者:孔宪明 高海青 陈玉国
参编:孔宪明,高海青,陈玉国,杨君莉,朱贵月
页码:451-45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