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三节 神经影像学机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和诱发电位等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结果显示,男性正常对照组的rCBF与任务相关的变化在额叶和颞叶明显,但是在男性多动症患者,rCBF的改变更加广泛,并且主要定位于枕部皮质,提示多动症患者可能存在额叶及颞叶功能障碍。大脑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类似于脑电图的检查结果,提示多动症患儿大脑发育成熟延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书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栏目: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第三章 病因与发病机制
作者:杜亚松
参编:赵志民,吕梅,刘乐,江文庆,孙锦华
页码:29-3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