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Rashkind球囊房间隔造口术与1967年Porstman泡沫塑料塞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取得成功开创了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先河。此后,尽管多种类型的封堵装置不断涌现出来,如Rashkind封堵器、 CardioaSEAL封堵器、 Sideris补片等用于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但均因操作复杂,器械不成熟,并发症多而未能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另外,根据室间隔缺损病变的解剖学特点,设计出了相应的封堵器,惠及了更多的患者。根据所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种类不同大体分为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