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预防、预后]第二节 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机制

这是急性药源性肾损害的最主要机制。上述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害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上可出现非少尿型或少尿型ARF。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时可直接产生毒性作用,尤其易发生于代谢活跃而药物又易浓缩的肾小管处,如损及细胞膜,改变膜的通透性和离子转运功能、破坏胞浆线粒体、抑制酶活性和蛋白合成,此类损害程度与剂量和疗程有关。研究发现:锂可以下调集合管水通道蛋白2和水通道蛋白3以及上皮钠通道亚单位,降低机体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还可以扰乱内髓尿素氮转运体UT‐A1和UT‐B,导致尿浓缩功能的减弱、 ......

——《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书名:《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栏目: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 中篇 药源性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 第二十章 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病机制
作者:侯连兵 周静
参编:王成蹊,陈宜鸿,卞俊,苑振亭,马云
页码:291-30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