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二、肌松药作用机制

由于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肌松药作用机理研究不断深入,故以传统去极化与非去极化阻滞描述其作用机理,已不能全面概括肌松药对N MJ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耦联全过程的广泛性影响。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与Ach受体α亚单位结合出现肌松效应前,先发生生物相结合,并必须充满可进行生物相结合的部位,然后再从结合部位释放出来与受体α亚单位结合。非去极化肌松药与生物相结合的亲和力及解离速度可决定其起效时间、肌松作用消退速率。 ......

——《生命机能监测》
书名:《生命机能监测》
栏目:生命机能监测 > 第十章 神经肌肉传递供能的监测 > 第一节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与监测
作者:岳 云
参编:曾因明,佘守章,王祥瑞,刘保江,王祥瑞
页码:313-31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