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阿片类物质的慢性作用机制研究

阿片类包括吗啡、阿片(鸦片)、海洛因、可待因、羟吗啡、美沙酮、二氢埃托菲、哌替啶、芬太尼、喷他佐辛和丁丙诺啡等。阿片受体的发现,对阿片类物质的慢性作用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仍不能完全解释阿片类物质对机体,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复杂作用机制,阿片类受体目前分为μ、δ、κ、σ四种。对阿片类药物依赖发生机制的大量研究,提出了三类主要假说,包括内稳态理论、受体理论和综合理论。腺苷酸环化酶(AC)、环腺苷酸(cAMP)、G蛋白、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系统等在阿片类耐受性、依赖性、戒断综合征 ......

——《中毒性脑病》
书名:《中毒性脑病》
栏目:中毒性脑病 > 第三章 阿片类物质中毒性脑病 > 第二节 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彭 英
参编:王鸿轩,龙玲,李艺,岳培建,郑东
页码:102-10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