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二)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心排血量减低,心搏量亦减低,其周围血管阻力则可增高、正常或降低。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很高,最好在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下积极治疗。一般常见的心源性休克多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故本节着重讨论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本症的末期,血容量和静脉回心血量显著增多,心腔过度膨胀,心肌收缩力减弱,反使心排血量逐步降低,最后可引起休克,此时应积极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见“第十六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二章心功能不全”)。 ......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书名:《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栏目: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 第十篇 危重病与危重患者监护 > 第三章 心源性休克 > 【防治】
作者:陈灏珠 林果为
参编:戴自英,廖履坦,杨秉辉,翁心华,潘孝彰(常务)
页码:242-245
版本:1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