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辅助检查]二、抗凝物质检查

生理性抗凝物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血液内正常浓度约为0.09mg/L,其抗凝作用为:肝素及其辅因子(抗凝血酶Ⅱ)与凝血酶结合成稳定的失活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过敏性休克、X线照射后、氮芥治疗及羊水栓塞等时血浆肝素和肝素样物质水平增加。抗凝血酶Ⅰ(AT‐Ⅰ,纤维蛋白凝块):已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可吸附85%~90%的活性凝血酶,使血液循环中凝血酶浓度降低。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渐进性抗凝血酶):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分子量6.7kDa,耐热,适宜p H为6.0~9.5,可被Al(OH)3吸附,不被白陶土吸附 ......

——《小儿血液病基础与临床》
书名:《小儿血液病基础与临床》
栏目:小儿血液病基础与临床 > 第五篇 实验室检查 > 第三章 出血性疾病检查 > 第三节 抗凝血系统检查
作者:廖清奎
参编:符仁义,李丰益,李强,高举,陈福雄
页码:875-87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