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二、兴奋毒性神经损伤与谷氨酸信号传递障碍的临床多样性及其干预

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表明,兴奋毒性神经损害及谷氨酸信号传递障碍(信号增强或减低)机制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种常见或疑难的神经、精神障碍均被证明与兴奋毒性神经损害或谷氨酸信号传递障碍有直接或间接关联。进而引起、加重或促进多种临床疾患的发生和发展:①只要神经组织内出现过多的谷氨酸或其类似物(摄入过多、释放过多或重摄取减少),都有可能引起兴奋毒性神经损害,从而在某种临床疾患中发挥原发或继发性致病作用。单基因缺陷可导致易感性增强,如SOD1突变可导致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而有些诱导性基因缺陷则可使抗兴奋毒性 ......

——《2003神经病学新进展》
书名:《2003神经病学新进展》
栏目:2003神经病学新进展 > 第十一章 抗兴奋毒性神经损伤和抗谷氨酸信号传递障碍与神经科临床
作者:贾建平
参编:
页码:215-21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