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借助已有的抗原/抗体序列、结构信息以及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模式分析,合理确定功能抗体识别的靶位,即抗体药物的靶点,并进而从理论上建立并优化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模型以指导实验,使抗体的改造不再盲目。同时,随着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高通量虚拟筛选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与虚拟筛选方法相结合而开展抗体模拟物(如拮抗肽)的研究成为可能[ 3,19‐21 ]。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所获得的短肽稳定性差、易降解,特别是自由的肽可以拥有多种空间构象,可能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