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三、跖骨头缺血性坏死

跖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Freiberg病,最早由Freiberg在1914年首先报道并命名,常发生于青少年女性。发病部位最常累及第2跖骨头,但目前发现此病也见于第。其发病机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跖骨头受到异常的压应力有关,而创伤、外翻等均是造成跖骨头缺血坏死的危险因素。其机制,正常前足负重应力的1 / 3在第1跖骨头,其下两个籽骨起缓冲应力和保护跖骨头作用,趾外翻时横弓塌陷,负重应力外移第2或第3跖骨头,使其压应力负荷过大,发生软骨下不全骨折,引起跖骨头缺血性坏死,并通过显微镜证实。术后用石膏靴固定2周,然 ......

——《足踝外科学》
书名:《足踝外科学》
栏目:足踝外科学 > 第二篇 足踝部骨病 > 第十五章 足踝部缺血性坏死疾病 > 第三节 足部骨软骨病
作者:王正义
参编:俞光荣,唐康来,徐向阳,张建中,姜保国
页码:356-359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