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辅助检查]二、心血管疾病意义

1981年日本中野隆光等报道了测定血清PK活性值有助于AMI诊断以来,近年对血清PK活性在AMI早期诊断、梗死范围的定量评价、冠状动脉再通的判断及预后的预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诊断价值:以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以上为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3%,诊断效率为97.3%,阳性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0%、100%,总的诊断符合率与CK‐MB、LDH1/LDH2比值一致。诊断价值:由于PK分子量较大,在一般冠心病心绞痛难以自心肌细胞内逸出,故血清PK活性不升高,但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PK ......

——《心血管病实验诊断学》
书名:《心血管病实验诊断学》
栏目:心血管病实验诊断学 > 第二篇 酶类 > 第十七章 丙酮酸激酶 > 第二节 临床意义
作者:邢启崇
参编:王述昀,宁美芳,安丰双,邢姗姗,闫素华
页码:97-9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