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继发性脑损害是决定转归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救治工作的重点。1970年代,颅内压( ICP )监测应用于临床,指导对脑灌注压( CPP )的维持,标志着对脑灌注床旁定量监测的开始。此后,相继开发出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 SjvO2 ) 、近红外光谱脑氧饱和度( NIRS ) 、经颅多普勒( TCD ) 、脑微透析和脑组织氧分压( PbtO2 )等监测技术[ 2 ] 。本文拟从PbtO2监测的技术特点、临床应用以及对脑损伤患者转归的影响等方面做一概述。最为重要的是, PbtO2监测技术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