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四)抗凝系统的作用

体内凝血的启动及凝血因子的活化,同时也引起凝血抑制物的干预。体内抗凝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细胞抗凝机制和体液抗凝机制。前者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激活的凝血因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作用,后者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20‐7‐2纤溶系统的组成成分及作用。曾称为抗凝血酶‐Ⅲ和肝素辅因子Ⅰ,是最重要的抗凝因子,主要作用机制是其羧基端一个精氨酸残基与丝氨酸蛋白酶活性部位丝氨酸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1 ∶ 1不可逆的共价复合物,主要灭活凝血酶,尚能抑制F Ⅹ a、Ⅸ a、Ⅺ a、Ⅻ a。包括 ......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书名:《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栏目: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 第二十篇 造血系统疾病 > 第七章 止血与血栓 >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概述 > 【正常止凝血机制】
作者:陈灏珠 林果为
参编:戴自英,廖履坦,杨秉辉,翁心华,潘孝彰(常务)
页码:2580-2581
版本:1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