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理生理]二、慢性药物性肝病(表39‐11)

药物引起的慢性肝损害以无症状或仅有轻微转氨酶增高最为常见。在大约10%无症状的病例,血清转氨酶可增高至正常的2~3倍,肝活检可见轻度非特异性局灶性肝炎,伴有汇管区和小叶内炎症反应。门冬酰胺酶的剂量与肝损害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尚不肯定,所致的肝脏生化障碍常于停药后2周内恢复,但病理上脂肪肝恢复较慢,有报道停药261天才消失。其他如别嘌呤醇、肼苯达嗪、青霉素等亦可造成肝肉芽肿,但临床上一般无肝损害。病理特点为肝内门静脉末梢支闭塞,中等大的门脉分支减少,门脉内有血栓形成,汇管区纤维化并伸向肝小叶。临床表现为门脉高 ......

——《肝脏病学》
书名:《肝脏病学》
栏目:肝脏病学 > 第一篇 正常肝脏的解剖学、肝细胞超微结构、生理与生化代谢功能 > 第三十九章 药物性肝病 > 第3节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作者:梁扩寰 李绍白
参编:王天才,林菊生,刘梅,熊希凯,阮幼冰
页码:789-792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