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二、再生组织中的内源性生物电信号

如上所述,很早就已发现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及两栖动物皮肤存在有一定的TEP ,当皮肤受伤后,伤口处出现损伤电流,并形成损伤电位及伤口电场。伤口诱发电场可持续存在,直到伤口被再生、迁移的上皮所封闭。利用现代振动微电极测定技术也已证实大鼠、小鼠和人的皮肤伤口均存在有这种伤口电流,所形成的电场强度为100 ~ 200mV/mm ,而这一伤口诱发电场对控制伤口愈合与组织再生等一些细胞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术后晶状体电流及电场形式发生改变的同时,晶状体残留的上皮细胞出现异常的增殖、迁移,并出现类似于白内障晶状 ......

——《再生医学基础与临床》
书名:《再生医学基础与临床》
栏目:再生医学基础与临床 > 第三十九章 生物电信号与组织再生 > 第二节 组织器官的内源性生物电信号
作者:付小兵 王正国 吴祖泽
参编:马小军,王 为,王正国,王恩彤,王常勇
页码:952-95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