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血液中的病原菌在受损瓣膜上定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始发因素。当瓣膜内皮损伤暴露其下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时,血小板在该处聚集,形成血小板微血栓及纤维蛋白沉着,成为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称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是细菌定居瓣膜表面的重要因素。内皮损伤可以是物理性的,如人工瓣膜或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湍流、电极和导管及静脉药瘾者注射液中的特殊成分等。亦可为炎症性,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及老年人的瓣膜退行性疾病。感染病原体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结合成免疫复合物,沉着于肾小球的基底膜上,引起局灶性、弥漫性或膜型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

——《实用传染病学》
书名:《实用传染病学》
栏目:实用传染病学 > 第十一章 感染病常见临床症候/症候群 > 第九节 心血管系统感染 > Ⅰ 心内膜炎
作者:王宇明 李梦东
参编:毛 青,于乐成,万谟彬,王小红,王英杰
页码:391-392
版本:4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