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囊膜混浊在白内障手术后是非常常见的,发生率在10%~50%,与年龄呈负相关,儿童患者术后2年的发生率为100%。后囊膜混浊的三种类型: 1)Elschnig珍珠小体:上皮细胞增殖株,呈肥皂泡样位于后囊表面(图10-2-2)。后囊膜混浊的原因主要是在手术的刺激下,各种生长因子调控下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对损伤的修复增殖过程,在临床上能够有效减少后囊混浊发生率的方法有:彻底清除残留皮质及上皮细胞:这非常难做到,尤其是上皮细胞的清除。但值得强调的是彻底清除皮质及尽可能多的去除晶状体上皮细胞,对防治后囊膜混浊是非常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