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理生理]三、烧伤后血小板的变化

血小板来自骨髓巨核系细胞前体。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收缩、分泌(即释放反应)等特性,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凝血过程。血小板是完整的细胞,具有细胞膜、溶酶体、致密体、高尔基复合体及少量线粒体,但无细胞核。严重烧伤的病人和实验动物,在烧伤后不久,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正常,在烧伤后24~28小时,血小板聚集的速度与程度高于未烧伤动物,烧伤后,血小板粘附的程度与纤维蛋白原B的浓度密切相关,外周血血小板早期减少伴随有烧伤大鼠皮肤、烧伤兔的肺组织以及尿5‐羟色胺含量升高。血小板亦可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增强微血管通透 ......

——《烧伤治疗学》
书名:《烧伤治疗学》
栏目:烧伤治疗学 > 第四章 烧伤后早期病理生理变化 > 第十节 烧伤后血细胞的变化
作者:杨宗城
参编:王甲汉,史景泉,伍素华,刘旭盛,朱佩芳
页码:106-107
版本: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