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三)笔者组合的分类法

分区法与上述诸多的分类法难道还不够用?有必要再提出新的分类吗?因此,无牙颌分类的主要目的应集中在:面对不同状况的无牙颌时,承托区的范围怎么定、印模怎么取上。其逻辑既要与无牙颌骨吸收变化的规律相符合,又要与口内的实际变化情况相符合,包括有咀嚼黏膜、被覆黏膜,肌肉附着等与印模范围、承托区边界密切相关的软组织的变化。当成为四类时,虽然咀嚼黏膜不在了,承托区全部发生被覆黏膜转化,被覆黏膜与其下方松软的黏膜下层不能承托咀嚼压力,但下方的骨还在,颌骨不会被完全吸收掉(图1 -。唇颊侧:颏肌上头→降下唇肌下头→降口角肌 ......

——《总义齿学续》
书名:《总义齿学续》
栏目:总义齿学续 > 一、无牙颌的分类
作者:徐军
参编:
页码:4-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