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大量证据显示,阻断Ang Ⅱ信号不能解释血压降低的程度,事实上,Ang Ⅱ除了收缩血管外还担当了更重要的角色,例如:可以选择性的使VCAM‐1和MCP‐1通过内皮细胞表达,IL‐6通过平滑肌细胞表达。研究表明,Ang Ⅱ介导IL‐6在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提示Ang Ⅱ可能作为斑块局部炎症进程的潜在调节物。因此,ACEI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NF‐κ B所致。对ACEI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除了广泛的动物实验外,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亦在深入的进行。在一个对120 000多例患者的随 ......

——《血管损伤性疾病---从分子到临床》
书名:《血管损伤性疾病---从分子到临床》
栏目:血管损伤性疾病---从分子到临床 > 第七篇 血管损伤性疾病的防治策略 > 第三十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治疗 > 第二节 抗炎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 >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作者:黄 岚 黄德嘉
参编:朱国英,霍勇,晋军,王红,宋明宝
页码:334-33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