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第一节 脑梗死抗凝治疗的理论依据

脑梗死常是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的病理结果。其中,血管壁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先决条件,而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以及血流的改变对血栓形成又有重要影响。在因子Ⅱa作用下,纤维蛋白原(Ⅰ)变为可溶性纤维蛋白(Ⅰ a),最后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转化为难溶性纤维蛋白凝块,此过程中,纤维蛋白间网罗许多红细胞、血小板和纤溶酶原等,形成血栓。抗凝(anticoagulant)药物能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血栓形成过程,防止血栓的形成或扩延,从而对脑梗死起预防和治疗作用。 ......

——《脑梗死治疗学》
书名:《脑梗死治疗学》
栏目:脑梗死治疗学 > 下篇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 第十三章 抗凝治疗
作者:彭英 王艺东 黄如训
参编:王艺东,卢奎,李艺,肖颂华,沈庆煜
页码:20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